健康源于正確的飲食。反之,錯誤的飲食會損害健康。本文從中醫理論去分析如何吃才能更健康。
我們都追求健康。健康源于什么呢?《內經》明言:“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樣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憋@然,健康與飲食、起居、勞作相關。本文只討論飲食。
一、慢性疾病高發與飲食不節密切相關
我的觀點是,吃什么與今時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甚至可以這樣說,錯誤的飲食是導致今時多種慢性疾病高發的根本原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痛風、肥胖、癌癥以及各種肌瘤、增生、息肉、囊腫等等,皆與錯誤的飲食相關。
今時為什么許多慢性疾病持久不能康復?我的觀點是,因為錯誤的飲食,導致了正氣越來越虛,邪氣越來越重,正不勝邪,最終邪氣留戀,疾病不能痊愈。進一步說,如果能調節飲食,這些慢性疾病就有了康復的轉機。
二、如何吃最健康?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吃東西呢?我的觀點是,除了盡量不吃轉基因食物以及超加工食品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四點:吃少點,吃簡單點,多吃素,吃清淡點。
一則,吃少點。
就是每餐只吃八分飽,不多吃。這樣才能讓脾胃不會過度勞累,脾胃得以休息,自然就能有正常的化生氣血功能。
有人擔心,如果少吃,會不會營養攝入不足?我的觀點是,營養只是成分,身體健康源于脾胃健旺。只要能正常吃飯,少吃點能養脾胃,反而會更健康。
如何少吃呢?建議以下幾點:其一,每餐的最后一口就不要吃了。其二,寧肯把剩菜剩飯倒進垃圾筒,也別倒進胃里。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胃當成垃圾筒。節約固然是美德,但與損害脾胃相比,寧肯倒掉,也不能勉強吃掉。其三,慢慢吃,吃的慢則飽的快,比較容易少吃點。
二則,吃簡單點。
意思是說,吃的花樣少些,種類少些。吃簡單點有益于調養脾胃的運化功能,自然讓人健康。
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以滿足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有人問,到底要聽誰的?我的觀點是,一方面聽中醫的。因為中醫以人為本,以正為本,懂得生命的全體;另一方面,聽身體的。身體的感覺最重要,遠比指標更有價值。身體感覺好,即是真的好。身體感覺不舒服,即使指標正常,也仍然是不適。
如何吃簡單點呢?建議以下幾點:其一,雖然有滿桌的食物,但只吃自己面前的食物,盡量不轉桌子,也不站起來去取遠處的食物;其二,吃當季當地最暢銷的食物,這類食物往往也是市場上最多見,也最便宜的;其三,每餐少做點菜,種類少些,但可以做的精美些。比如,我小時候在威海老家媽媽常會只燉一個菜,全家人此餐就吃這一個菜,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吃的花樣太多。
三則,多吃素。
關于吃素是否有益于健康,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有過詳細的討論。這里再次強調,素食有益于健康。我的理由是,素食能養脾胃,能安心神。養脾胃則氣血旺,安心神則負面情緒少。生活中所見,堅持多年素食的人往往心境偏于恬淡,少有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且精神足,精力旺,體力強。
我自己有體會,吃素多年,并堅持跑步,自覺跑步的速度并不慢。跑個十公里也不感覺多么疲憊。2021年我還能在45分鐘之內跑完十公里,這也充分地證明,素食不影響體力。
況且,我還體會到,吃素后腦子更清醒,思考更敏捷,寫作更容易進入狀態,也更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中醫科普文章了。最近三年來我加強了寫作力度,每天寫作3000至5000字,且感覺很愉悅,并不覺得辛苦。
如何吃素呢?我有如下幾點建議:其一,要充分認識到素食的好處。要知道,素食并不會讓人缺乏營養,相反,素食會讓人更健康;其二,要知道,正是由于過多地攝入肥甘厚膩才導致了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吃素正好有益于讓這些慢性疾病康復;其三,素食讓人心地清凈,少有煩惱,這無疑是額外的收獲;其四,告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以后改吃素了,這樣家人和朋友也會監督自己,多了一份吃素的理由。
有人說:現在的平均壽命是增長的,為何四十年前食物簡單,慢性病少,平均壽命卻不如現在長呢?顯然,因為增加了蛋白質。我的觀點是:如果去掉自然災害等天災人禍,四十年前我們國人的平均壽命與今時也差不多的。今時平均壽命之所以長,是因為這些活到八九十歲的人都是經歷過那個饑餓的年代的。
四則,吃清淡點。
所謂清淡,即少油,少鹽,少糖。為什么要吃清淡呢?因為清淡則養五臟,而五味過極則傷損五臟。比如,過咸傷腎,過酸傷肝,過苦傷心,過甘傷脾,過辛過肺。
老子明確地說“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說:甜、酸、苦、辣、咸五味太重,就會使口味傷敗。反之,五味若淡些,則能讓口味平和。
我平時吃的極為清淡,甚至某次阿姨做的菜里忘了放鹽,我居然沒有吃出來。我自己體會,吃清淡之后,脾胃會非常敏感,稍吃些變質或不好的食物,就容易出現腹瀉或胃中不適。雖然說這會讓我不舒服,但這是脾胃的自動排邪反應。
生活中常見有的人吃了變質的食物卻既不腹痛,也不腹瀉。表現上看似乎很好,實際上這是脾胃失去了排邪的能力。食物的濁毒最終都被吸收進入五臟六腑了,這樣的傷害會更大。
如何吃的清淡點呢?建議做好以下幾點:其一,做菜時一定少放油,少放鹽,少放糖;其二,多用煮或燉的方法,少用炒。甚至可以只有清水煮熟蔬菜即吃,什么也不加,一樣有甘美的味道;其三,遠離各種調味食品,如豆腐乳、辣椒醬、豆瓣醬、榨菜、各種咸菜等等,這些往往會味重。有人說,如果不吃這些就不能下飯。我的觀點是,為什么要下飯,不能下飯就正好少吃點,不是更好嗎?
三、網友關于正確吃飯的觀點
以下羅列幾位網友關于如何正確吃飯的觀點,值得我們多多思考。
其一,以藥為食,是治已病,雖上尤下,雖多尤少;戒殺吃素,是以食為藥,是治未病,聽著稀松平常,實際是最上最妙養生防治辦法。
其二,我認為一個正常的人類沒有了基本的健康,就失去了幸福指數實質指標的重要一環。失去了健康,吃飯不香,睡覺不香,排不暢快,繼而容顏失色,精氣神不足,思維反應遲鈍、昏庸,體力不足,體力持續支出大打折扣,活不好,夫妻關系不和諧……飲食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一環。所謂的智慧,莫過于會吃飯。
其三,現代科學制造了各種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色素、調味劑、定型劑等等,給大家制造了各種美味的食品,然后這些添加劑造成了各種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之類的慢性病,然后再終生服藥來治這些病。不知道食品工業和現代醫學是合謀,還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反正是一個完美的長久生意。
其四,終于知道現在吃中藥為什么效果不好或者慢,因為現在人的飲食結構變了,一邊解毒,一邊下毒,永遠也好不了。要恢復以前簡單樸素的飲食結構。不要吃精制植物油。
其五,飲食,我的建議還是要五谷粗糧為主,時令本地瓜果蔬菜為輔,其它肉類為益。對食物的加工也不要太復雜,直接煮、炒、燉、拌、蒸,就差不多了。其它工廠加工的食品,不是不吃,是少吃?,F代的人總體學歷比較高,但從小缺乏正統教養,又變態的追求自由,造成素質較差,獨立思考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