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信廳印發了《黑龍江省工業遺產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便于理解,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辦法》出臺背景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見證,是工業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辦法》,開展工業遺產認定管理是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開發、促進工業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具體可以從三方面理解:一是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二是工信部有具體工作要求。2017年以來,工信部發布5批194項國家工業遺產,搶救性地保護了一批蘊含優秀傳統文化、賡續紅色基因、見證新中國工業發展、傳承工業精神的重要工業遺產,同時,我省有8項工業遺產被列入為國家工業遺產。今年3月,工信部在充分總結前期工作基礎上,修訂出臺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辦法》(工信部政法〔2023〕24號),明確提出申報國家遺產應為省級工業遺產。三是我省有大量工業遺產需要挖掘保護。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上世紀50年代的25家大企業北遷和156項工程中22項的落戶,以及60年代大慶油田開發,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黑龍江省留下了大量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工業遺產,亟需系統性的挖掘保護利用。
二、省級工業遺產的內涵定義
本《辦法》所稱省級工業遺產,是指在我省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的工業遺存。
省級工業遺產核心物項是指代表工業遺產主要特征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與工業相關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筑物和機器設備、生產工具、辦公用具、產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工藝、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工業精神等。
三、申請省級工業遺產的條件
申請省級工業遺產,需工業特色鮮明,遺產價值突出,保存狀況良好,管理水平較高,并具備以下五個方面條件:一是在我省歷史或行業歷史上有標志性意義,見證了本行業我省的發端,對龍江歷史或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與我省社會變革或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關;二是工業生產技術重大變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業、地域或某個歷史時期的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對后續科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三是具備豐富的工業文化內涵,對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較強的影響力,反映了同時期社會風貌,在社會公眾中擁有廣泛認同;四是其規劃、設計、工程代表特定歷史時期或地域的風貌特色,對工業美學產生重要影響;五是產權明晰,已制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規劃、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具備良好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基礎。
同時,鼓勵南廠北遷、一五時期22項工程以及大慶油田開發遺留下來的工業遺存申請省級工業遺產。
四、省級工業遺產認定程序
《辦法》明確申報主體應通過市地工信部門申請省級工業遺產認定,并在附件中詳細列出了申請所需要的材料。根據市地申報情況,省工信廳將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進行評審論證,并進行必要的現場核查,擇優確定認定名單,再通過公示等程序,授予示范稱號。
五、省級工業遺產的保護措施
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省級工業遺產所有權人提高認識,通過在遺產區域內設立醒目標志、相應的展陳設施、建立完備的遺產檔案等方式加強工業遺產保護;二是鼓勵市(地)人民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法規、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設立專項資金(基金)等方式支持遺產保護專題研究和活化利用項目實施,建設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打造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因地制宜地培育打造“工業遺產+旅游”“工業遺產+文創”等新業態新模式;三是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科研、科普、教育、捐贈、公益活動、設立基金等多種方式參與省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四是將從省級工業遺產中擇優推薦國家工業遺產。
六、省級工業遺產的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每3年組織一次復核,根據復核等情況,適時調整省級工業遺產名單。二是將充分聽取公眾、專家智庫的意見,對于社會反映集中、面臨損毀等問題性質嚴重的核心物項進行調查。三是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省級工業遺產的核心物項原則上不作調減,只作調增。四是動態掌握情況,建立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年度報告制度。